WFU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 諮商真的需要做筆記 】第三集(上) - 諮商如何進行(諮商前)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位心理師嗎?

就跟7-11超商一樣多!!!



其實,要「找到」心理師真的很容易,只是你不知道我們在哪裡!

所以,我在筆記系列的第一集就先整理出可以找到心理師的各種方式跟相關資源,降低你在「找到」心理師這件事情上的門檻。

目前全台灣有將近6000名的心理師,這個人數大概就跟7-11在台灣的家數差不多。

但和7-11的標準化服務不同,每位心理師都有自己的專長領域、諮商取向跟個人風格,沒有經過實際地互動接觸,你真的很難知道你「找到的心理師」是否適合你。

因此,我試著把找心理師進行諮商的過程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讓你可以跟你未來的心理師更靠近。

而這三個階段分別跟你找牙醫師、美髮師跟中醫師類似。

---------------

進行諮商前,就像你在到處打聽適合的牙醫師。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會想找牙醫師呢?」

常見的答案有三個:牙痛、洗牙跟美白牙齒。

這就跟你會尋求諮商的三大時機有點類似:出現心理或關係困擾(牙痛造成痛苦)、自我整理跟探索(定期洗牙,自我保健),以及想要自我成長(美白牙齒,改善外觀)。

就像不是只有牙痛才能找牙醫師一樣,尋求諮商也不一定都是你的心理狀態出現問題,更多時候是因為你知道需要照顧自己或讓生活更有方向。

進行諮商是一種重視身心健康的良好表現,就跟你會定期找牙醫一樣。

那你當初是怎麼找到你現在的牙醫師呢?

網路搜尋?跟親友打聽?還是路上看到牙醫診所就進去呢?

不管你是用哪種方式找到牙醫師,我想在進行診療之前你應該都會留意到三件事情:專業資格、費用價格跟位置距離。

尋找心理師也是依循類似的原則跟邏輯:

#專業資格

在「衛生福利部醫事查詢系統」裡,你可以查詢到你所要去的心理諮商/治療所是否為合格立案的心理機構,以及所面對的是否為持有心理師執照的合格專業人員。

合格立案的機構和具備專業執照的人員,必須每年接受衛生局的督導考評以及定期的教育訓練,讓你能接受到有品質有保障的諮商協助。

沒有立案的機構跟不具備專業資格的心理服務,就跟你在新聞上常見的「密牙醫」或「齒模師無照替民眾看牙」一樣,雖然乍看之下便宜又實惠,但其實你是拿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冒險。

#費用價格

我絕對不會說諮商是件便宜的事情,這就跟你不會找到2000塊就能幫你植一顆牙的診所一樣。

我在第一集已經介紹過諮商費用的大概區間,但諮商是種自費的專業協助,有它的市場機制。

免費、又快又好的諮商是不存在的,當然貴也不一定就代表效果比較好,重點還是在於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心理師。

你需要考量你的經濟狀況,再跟心理師討論如何找出適當的諮商頻率,別讓諮商費用造成你太大的壓力。

#位置距離

根據我自己的看牙經驗,除非是洗牙這種例行性的保健工作,不然回診個幾次似乎都是必要的(如果有錯,請牙醫師朋友們指正喔)。

諮商也是類似的模式,除非你就只是明確的問題諮詢,否則諮商通常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跟發酵。

這時候,除非你真的有較多的餘裕可以花在舟車往返上,否則我會建議就近尋求諮商,會是個較適當的選擇。

說個業界秘密:名氣不等於專業能力,有名的也不一定適合你,越有名就越沒時間好好照顧你。

還有下集,敬請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