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處理好這三個字,孩子就不會沈迷網路!(上)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趁著難得的年假,帶著家人外出遊玩,順便感受一下年節的熱鬧氣氛。

九天長假,果然厲害!

每到一處景點,不是排隊停車,就是排隊進場或是排隊買東西、吃東西。

排隊,正是觀察人群的最好機會。 





其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

不論大小,很多孩子在排隊過程中,會跟家長說:好無聊!

接著,許多家長的下一個動作是拿出手機(或平板)給孩子。

沒錯!就是拿出手機結束這一回合!

接過手機之後,小的孩子不再哭鬧、不再奔跑,大的孩子不會蠢蠢欲動,不會東張西望。

卡通就是世界中心,手遊成為注意力的焦點,孩子變得安靜,家長感覺輕鬆。

真的好用!

家長終於可以好好地排隊,孩子的好無聊也得到了解決。

其實,只要再仔細思考一下,就可以在這個現象裡,發現親子相處間的「三不一沒有」:

「不習慣」

平時,孩子不是在保母家,就是在學校或安親班,突然出現的長時間相處,讓親子間的互動及接觸變得頻繁,很多家長對這點是不太習慣的。

也可能,平時的親子互動經驗就少,雙方的生活默契不夠,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突然出現的需求。

最終就是,家長期待假期快點結束,讓孩子可以趕快回到保母家跟學校。

「不滿足」

難得的假期裡,家長希望獲得的是休息,而孩子期待得到的則是陪伴。在這裡可以看到的是,沈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讓大人們無法獲得足夠的時間好好休息,連帶影響到孩子被陪伴跟被關注的機會。

這樣的結果就是,家長選擇快速又有效的手機,來回應孩子的需求,而孩子也漸漸習慣手機的陪伴,而不再尋求父母的關注。

「不負責」

用手機來解決這一回合,是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當手機出現的時候,家長就不需要為陪伴孩子負責,而孩子則是不用替自己的「無聊」負責。

家長,其實是孩子言行的示範角色。如果,平時孩子看到的父母就是以手機排遣「無聊」,怎麼能期待孩子能好好地處理自己的「無聊」。

如何好好地面對無聊,其實也是種負責任的學習。

「沒有資源」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能理解「電子保母」的影響,也不願意孩子出現網路沈迷,但最後還是交出手機的可能原因在於,整體環境並沒有提供足夠資源讓家長有正確的知識技巧成為「夠好的父母」。

很多時候,家長是無助的。從孩子剛出生的手忙腳亂,到孩子莫名其妙地長成青少年,家長其實很需要各種親職概念或技巧的協助,但付之闕如的結果就是用直覺或臉書社團裡的鄉民知識來教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