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散場時,
前座大約一年級的孩子:22號好幸福喔!
媽媽說:走啦!要去吃飯了!
爸爸說:啊!這樣就沒了?!早知道看鬼滅之刃!
我心裡想:
啊!這樣就沒了!
這部電影也太強,層次超豐富!
講心流,有正念,談靈性,帶榮格,
還有講到正向心理學~
啊!這樣就沒了!
這部電影也太強,層次超豐富!
講心流,有正念,談靈性,帶榮格,
還有講到正向心理學~
講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提出,心流(flow)是一種將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靈魂要順利投胎,除了要搜集各自不同的性格拼圖,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火花(spark)。
劇情初期,原本以為火花是一種特定天賦或志向(purpose)但到了最後才發現,心流才是火花。而心流不是一個可以追求的「東西」,而是一種需要深入體會的經驗,是一種歷程,是一種體驗。
有正念
卡巴金博士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定義:
「刻意且不批判地專注於當下,所經驗到的覺察」
「刻意且不批判地專注於當下,所經驗到的覺察」
22 號到了人間,透過觀察空中落下的種子,享用美味食物,聆聽學生吹奏的音樂,和與人交談的感受,慢慢地體驗到生命中的美好。
而「玩爵士」(Jazzing)的說法,更是正念無比。
雖然喬不斷地提醒他,沒有「Jazzing」,但 22號把名詞當動詞的概念,其實就是一種正念的體現。
談靈性
根據維基百科解釋的靈性:「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這些關係包含了本身個體、自然環境、神、他人等。」
如果你有注意到的話,會發現其實「忘我區」是一個生死交界的區域。當人們進入心流狀態,會來到這裡,在你盲目生活時,變成「抓交替」也是來這裡。
很多人雖然活著,卻跟死去沒兩樣;有些人雖然生活不濟,但卻能清明地自在生活。
帶榮格
其實我對榮格不太熟,不過劇情居然出現榮格的靈魂,這個哏讓我有點驚喜,我想製作團隊應該是有心理學背景的人參與。
不過這邊所出現的榮格,我倒是覺得跟德雷莎修女一樣是被洗臉的。象徵一種社會期待或正向樣板,想要說服厭世人們的一種反諷。
22號的厭世,就跟你我的厭世一樣。
每個人都無需他人的說教或規勸,關鍵在於能否體驗到心中火苗的燃起,自己帶領自己看見世界的美好。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美好的存在,只需要好好地與當下的自己同在。
#年紀越大的靈魂越缺乏靈性
#推薦給厭世中的你
#推薦給有心理學背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