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 破梯效應 The Broken Ladder > 閱讀感想 ~~~ 錯誤的比較,讓你變更胖


幾年前,台灣的“ 肥胖地圖 ” 讓我產生一個疑問:

肥胖,就只是受到 “ 飲食 ” 跟 “ 運動 ” 的影響嗎?







Jamie Oliver 的演講,幫我填補了這個缺口 - 原來,肥胖也是教育跟社會議題。


事實上,將肥胖和社會議題相連結,也是目前社群討論與專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日本新聞 香港新聞 英國新聞


但我的下一個困惑又冒出來了:


肥胖,除了受到生理跟社會因素的影響之外,難道沒有心理因素的解釋嗎?


我後來發現,壓力情緒飲食障礙甚至是進食成癮,都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論述方向,也協助我在實務運作上找到許多很好的介入方向。






花了一週讀完 < 破梯效應 The Broken Ladder > 這本書,發現藉由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也能讓我找到一些在肥胖問題上的不同理解:


1.理性上的理解,並不一定帶來正確選擇,我們還受到無意識因素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規律運動跟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卻不多,除了受到生活現實條件的限制之外,其實有更多是受到非理性想法、情緒或環境因素的影響。


2.自我感覺貧窮,會讓人短視近利,放棄對未來的規劃。


在臨床經驗上,我感覺許多 ”有錢有閒“ 的學員,確實比較能透過規劃生活方式來持續改善健康;而一些相對社經地位及職位較低的學員,則對改變現況及計劃未來有較明顯的困難。


3.除了客觀的現實條件,社會階梯(social ladder)的自我理解也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貧富差距拉大是無法改變的現實狀況,勢必會讓身處其中的我們感受到“不公平感”,如何透過適當的“向上比較也向下比較”,將是不要爬上“破梯”的重要策略。




最後,作者也透過自己和哥哥作為例子,提醒我不要將身而為人的主體性給拋掉。


在相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驗之下,哥哥成為一名不斷出入監獄的犯罪者,但作者卻能做出正確選擇,並持續付出努力,最後成為一名教授和作家。


我的結論就是,唯有理解現象,才能覺察現象,進而改變現況


說真的,大量的實證研究跟觀點論述讓這本書有點偏硬,但如果您是助人工作者,建議您能抽空讀讀這本書,相信會讓您在實務工作上有不同的觀察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