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你“網路成癮”了嗎? 你可能問錯問題了! (上)


專家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





這張圖片很眼熟吧?!


你可能不曉得,它被稱作 “ Boring figure ” ,是心理學家 Edwin Boring 所設計出來的,他因爲這張圖而著名;人類知覺及心理學史上的學術專長,讓他在1942年出版了 < Seansation and Perception in the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這本回顧人類感官知覺研究的權威書籍。

你知道嗎? 這本由知名心理學家所編撰的書裡面,卻夾帶了一個廣為流傳的錯誤知識 – 味覺圖。







它提供了一個具體而易懂的說明,讓大家可以更簡單地理解、討論與傳遞關於味覺這種抽象感官的體驗,所以即便早已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人們卻仍然將它視為普世認同的知識。

近60年後,隨著科學知識與研究技術的進展,它才被許多實驗證明是錯誤的。






1995年,Goldberg的一句玩笑話,讓全世界開始注意起“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這個現象。當時的網路應用大多侷限在電子郵件跟瀏覽器搜尋,使用的範圍及人數有限,所以“ 網路成癮 ”這個名詞還足以概括說明在網路使用上所出現的“類似”成癮行為。

但網路科技發展到今天,購物、旅行、交友、遊戲、追劇,甚至賭博色情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人們的日常生活幾乎都跟網路連結在一起,但並不是每個使用網路的人都會出現成癮(沈迷)的現象,網路成癮這個名稱似乎就過度簡化了人們在網路使用上所出現的生心理變化。

網路成癮就像是現代的“體液說”,它提供的只是一個大致輪廓。我並非否認“在網路上成癮”這個現象的存在,而是我們需要更細緻地理解這個現象,找出網路使用的那些部分會讓人成癮,進而尋求可能的因應甚至解決之道。


網路是場史上最大活體實驗


新科技的出現,常帶來人類在生心理狀態上的變化。農耕技術的發展,提升了人類生存與繁衍的機會,人口隨之增加;車輛飛機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省力而有效率的移動和改善生活,生活品質因而改善;廣播電視的運用,增加人類傳遞及接受訊息的速度,對世界的認識更加迅速。隨著各項科技的不同特性,對人類的影響也就各有差異。

科技的進展,也會引起我們對於未來的擔憂。當文字出現時,蘇格拉底擔心青少年的心靈會被文字所毒害,但文字所帶來的卻是知識的傳遞;在印刷術被廣泛運用時,許多人擔心知識會變得廉價低俗,不過印刷書籍卻讓知識變得更加普及;電視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喊出廣播將死,而現在的電視與廣播則各有發展。科技發展有其利弊,如何發展優勢,避免負面影響,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重點。

網路的各式應用是我們目前所迎接的最新科技發展,與前述各項科技間的最大差別在於,網路的發展速度跟影響範圍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及掌握。很多專家現在所提出的觀點,可能都還來不及被驗證,就已經被海嘯般的網路應用方式給淹沒。

面對史上最大的一場活體實驗,我們只能把過去的經驗跟知識當作參考值。以目前常看到的網路使用時間建議為例,大多是參考過去觀看電視的研究結果而來,但電視是一種被動吸收資訊的媒介,而網路則是主動搜尋與連結的訊息來源,基本上的差異、應用上的變動與研究上的困難,目前還沒有人能確切地提出適當的網路使用時間。

所有正在使用網路的我們,都是這場活體實驗裡的受試者,除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好處,還有另外一群人正受苦於它所帶來的問題。

在這場實驗裡,目前較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可概分為強迫行為、人際困擾與情色沈溺等三大類。

強迫行為包含,無法控制地在網路上進行遊戲、購物、搜尋資料、賭博或社群媒體 ( Facebook ) 等活動,並影響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其中的“遊戲成癮”,WHO傾向於將其歸類為一種診斷類型,尚待持續關注。

人際困擾則是,因為使用通訊軟體 ( LINE ) 或社群媒體而影響到生活或心理狀態,很多時候跟心理需求或人際模式的關係較密切。

情色沈溺就是因為過度使用或搜尋網路上關於“性”的內容,而導致生活功能及人際關係受到影響。

以後還會有其他的問題類型出現嗎?

我的答案是,會的,而且會越來越多。

下篇待續~~~~



建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