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妙計 3 – The Perfect Diet For You 3
BBC 專頁
測驗看看你是哪一種?(英文)
結論有三個,通用在「改變」
看完連續三集的紀錄片之後,歸納結論有三:
1.分類再介入,以免走錯路
2.過程有概念,遇到能面對
3.困難常存在,解決靠行動
1.分類再介入,以免走錯路
第一集的主題,就是將所有人按照肥胖成因分為三組。
其實,各組的飲食方式施行在一般人身上都能有效地協助減肥,但我認為這邊所強調的重點是避免”一體適用”的方案設計,進而導入的”個別化”的概念。
人是多元而複雜的,包含生心理面向。在心理師的工作經驗裡,我發現案主的心理問題很難以單一角度來提供協助,重點在於如何,蒐集完整資訊,進行全面評估,提出適當方案,再加以執行和監測,這是一個極度客製化的過程;而影片中所傳遞的也是相同概念,也許三種類型是較為粗略的分類,但我認為已經能讓人知道”肥胖不只是一種病,更是一種有多重成因的病”,且需要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2.過程有概念,遇到能面對
第二集的重點,放在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如何因應。
飲食,經常是一種自動化行為,吃得理所當然,吃得自以為是,卻不曉得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正在影響你怎麼吃。
你無法處理你看不見的東西。在我的課程經驗中,很多時候是在修正學員對於想法、感受與行為的錯誤理解,當人們開始看見自己的言行感受是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並學到能有效因應的方法時,自然就能產生自我控制感,也更能持續地採取行動。
3.困難常存在,解決靠行動
第三集的焦點,是如何改變行為與想法,及維持改變。
「減肥不難,難在持續」是許多人的感想,那到底要持續什麼呢?
「認識困難,養成習慣」是每個想減肥的人所應該持續的事情。我經常與物質濫用的夥伴工作,在互動的經驗裡發現,”越有自信的人,越容易戒毒失敗”;這是因為,他們小看了菸酒或毒品的威力,更常見的是,誇大了對意志力的自信,也就是因為這樣,在他們面對誘惑或生活壓力時,很容易就被打回原形;他們所缺少的是,對戒毒過程的了解以及因應誘惑的習慣。
同樣的,減肥是漫長而辛苦的歷程,如果你能夠事先知道所可能遭遇的困境與解決方法,將能大幅降低失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你必須理解這一切不是在”減肥”,而是在養成一系列的”健康生活好習慣”,而且必須一輩子維持下去。
養成習慣說來容易,做到需要付出心力。習慣是一種「自動化模式」,當”A”出現你就會”B”,A可以是各種”人事時地物”,B則是你的”想法、情緒或行為”,兩者之間的連結常是自己無法覺察的。所以,你必須透過協助來找出B是那些A所引起的,進一步,讓自己除了B之外,有更好的”想法、情緒或行為”能取代,並建立兩者間的連結。
找到關鍵,切入重點
在第三集裡,科學家透過實驗讓受試者看見生活中所遭遇的生理、行為與想法的困境成因,並進一步地提供有效的建議。
75名受試者雖然在剛開始的一個月內,減肥效果卓著,但隨著代謝率下降與生理恆定性的影響,體重數字的下降速度也隨之減緩;隨之而來的,就是沮喪、失望,甚至是想要放棄。
科學家透過測量代謝率的實驗,向受試者們解釋減肥速度趨緩的原因,藉此提升受試者們願意堅持行動的力量。
✽暴食者(Feasters)
科學家為了驗證”慢慢吃”能否提升飽足感,特別設計了一個"漢堡”實驗;結果發現,將進食速度放慢,能夠讓賀爾蒙及飽足感適時地傳遞到大腦,減少過度進食的程度。
同時,也提出了如何減慢進食速度的小建議 :
✽情緒性進食者(Emotional eaters)
科學家很有創意地安排了一位”蛋糕大師”,想看看”管他的效應”如何影響本組受試者。
科學家鼓勵受試者偶爾放縱是可以被原諒的,災難化思考會嚴重影響飲食行為的管理表現。
✽無底大食客(Constant Cravers)
因為基因差異所帶來的影響,本組受試者對於飢餓的感受特別強烈,所以科學家透過說明”瘦素”與飢餓感的連結,提升受試者對目前困境的理解。
藉由另一個實驗,受試者能看見”有沒有吃早餐”與”挑選食物的傾向”間的連結;科學家也鼓勵受試者必須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以避免被原始欲望驅動而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
三類肥胖者的整體概念整理如下圖:
PS : 管他的效應
做到不難,「持續」最難
「找方法,試試看,有效果,沒持續做,再復胖,再找方法」是很多人在減肥過程中的常見循環,其實研究已經證明,所有的減肥方法都有效果,但最大差別在於能否持續地做下去。
別再到處看人家的經驗分享文了,他會成功,你不一定也能做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量身訂做且能持續做到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請尋求醫師、營養師、運動教練或心理師的專業協助。